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
    杭州档案
    • 首页
    • 政务信息
      • 组织机构
  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  • 业界动态
      • 公告公示
      • 党旗映兰台
      • 表格下载
    • 查阅大厅
    • 档案业务
      • 法规标准
      • 监督指导
      • 档案科技
      • 档案培训
    • 网上办事
    • 档案文化
      • 网上展厅
      • 编研书籍
      • 城市记忆
      • 历史上的今天
      • 档案征集
档案文化
  • 网上展厅
  • 编研书籍
  • 城市记忆
  • 历史上的今天
  • 档案征集
  • 编研书籍首页 - 档案文化 - 编研书籍

    《杭州都图地图集》

    发布时间:2015-07-24
  •   《杭州都图地图集(1931-1934)》由杭州市档案馆编,杭州市市长蔡奇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分别作序。该书为正八开,彩色印刷,于2008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。
      该图集收录汇集了1931-1934年由浙江省民政厅测丈队编制出版的杭州市和杭县行政区划内以都(区)、图(乡、镇、村、里)为区域单位的地图共184幅。
      “都”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行政单位名称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有“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,四邑为丘,四丘为甸,四甸为县,四县为都”之说。夏制,十邑为都。《广雅·释地》也有:“八家为邻,三邻为明,三明为里,五里为邑,十邑为都,十都为师,州有十二师焉。”东汉封爵则有都乡侯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二:“《集古集·宋宗母夫人墓志》:‘湟阳县都乡安众里人。又云:窆于秣陵县都乡石泉里。都乡之制,前史不载。’按都乡,盖即今之坊厢也。”
      “图”起源于明代里甲制度,一直延用到民国时期。清代南方省县以下设乡,乡以下又设图;乡设乡董,图设图董,总管一乡、一图事务。“图董”,亦称“图长”,是中国旧时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半公职人员。在田赋征收行义图制的地区是义图制的经办人。另有图正,是专管本图鱼鳞图册的人员。图正向无薪给,惟遇田地买卖、产权转移过户时,索取佣金,常借机舞弊勒索。清制,图下分十庄,每庄有庄首若干人,轮流值年,核收全图田赋,汇交粮柜。这些人掌握地籍,熟悉当地情况。
      都图之下的“乡”、“镇”、“里”也是我国长期使用的地方行政管理组织。相传我国周朝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“乡”。后指县以下农村一级行政区域单位。建国后的1958年至八十年代初的人民公社化时期,乡制曾被废除,后又逐渐被恢复。宋代以后县以下中小商业都市,多称“镇”,是以工商活动为主的小于城市的居民区。“里”也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二云:“以县统乡,以乡统里。备书之者,史记‘老子,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’是也。”隋畿外二十五家为里,置里正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诏天下编赋役黄册,以一百十户为一里,从中推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当里长;余一百户分十甲,每甲十户,轮流当甲首。里甲作为明清两代州县以下的基层单位,延续存在了数百年。
     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虽有所调整,但多延续了都、图及其乡镇里的建制。民国元年(1912)撤消杭州府,设钱塘道,析钱塘、仁和两县为杭县,1927年,国民政府又以原钱塘、仁和两县城廓置杭州市。民国时期,杭州市、杭县划分为十二都。有的都也即区,如第三都即江干区。都下设图若干,最少者二图,多者竟设有五十七图。一图即是一乡(镇)或一村(里)。其都图顺序编号与晚清杭州府城廓钱塘、仁和县的都图顺序编号一致。民国时期,“里”仍然是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,城市称“里弄”,乡村称“乡里”。但其范围要比明清时期大得多,远不止一百十户。
  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,也是最为珍贵、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。在私有制度下,最重要的私有财产就是土地,农民依赖它种植作物养家糊口,商贾在土地上造房兴市,市民觅得薄地居屋生存,官府则以地籍纳粮赋税。因此,土地利用管理是各种社会制度下一项重要工作。历代政府通过编制地籍图册,加强对土地的利用管理。历史上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簿册称“鱼鳞图册”,最早出现在宋代浙江婺州,但未推行。明洪武二十年(1378)命各州县分区编造鱼鳞图册,以田地为主分号,详列面积、地形、四至、土质及业主姓名,一式四份,分存各级政府,作为征税根据。以后几经修订,一直沿用至清代。
      十九世纪末,现代测绘技术传入中国,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渐趋成熟。民国时期,杭州开办有私立大陆高级测量学校,培养测量人才,并为各地测绘出版地图。此外,浙江省民政厅则设有测丈队,也专事测绘地图工作,杭州市县的地籍图都源自该队。
      1933年前后,杭州市、杭县对所辖第一都至第十二都的所有土地进行大规模重新测绘,最后形成了都、图地图和以都、图地图为基础的用于颁发土地执照的“实测户地图”。本书收录的都、图地图,就是当时编制的地图,是杭州市、杭县用于编制和查证地籍图册的基本地图册。书中除一幅为杭州市、杭县全图《杭州市县都图乡镇一览图》,四幅为都全图外,其余共一百七十九幅为以图为单位的地图,其绘制比例为五千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不等。从地图的编号看,仅缺上泗区地图二至三幅。因此,这些地图包含当时组织绘制的地图资料的绝大部分,基本涵盖了当时杭州市和杭县的行政区域,即清代杭州府城廓并钱塘县、仁和县地域,也即今杭州市城区除萧山区、余杭区余杭镇外的所有区域,反映了区域范围内乡镇和里弄的界限及其道路、河流、村镇、桥梁等基本情况。书中每幅图地图划分成若干区块并进行统一编号。《实测户地图》根源于图地图,通过其编号可以在图地图中找到相应位置。
      在杭州历史的研究中,地籍地图的研究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。但由于杭州近代战乱频仍,经历太平军入杭、军阀混战、十年内战、八年抗战、解放战争后,杭州土地资料、地契损毁严重。解放后的“文革”时期,大量的地契、土地执照被视为“变天帐”遭焚毁,能侥幸躲过一劫,留存下来的不多,完整的更少,这给杭州历史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本书收集的地图,基本完整、详尽、准确。七十多年过去了,虽然说这些地图已经失去了当初的使用价值,但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,研究民国时期杭州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地名情况,研究杭州市各地域乡土风情、人口变迁、土地利用情况,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      杭州乡、镇、里、村地名历史悠久,有的已存在了上千年,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。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杭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造成了很多地名的消失。我们依据本图集收集的资料,整理出1933年前后杭州市、杭县都、区、乡、镇、村、里的对应表。其时杭州市和杭县共设一百八十八乡、六镇、十三村(指有单幅地图的大村,并非乡以下之村)、十九里。更多的细小的地名,期待有关研究者去挖掘和整理,从而为保护杭州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。

    目录

    杭州都图地图集
     序 蔡奇
     序 陈桥驿
     前  言 方健  赵大川
     杭州市杭县行政区划名称对照表
     杭县第一至十二都(共184副)
     附  图 土地执照(杭县第146447号) 
     附  图 实测户地图(杭县第九都第十八图第1608号)
     后记

    联 系 人: 编辑处 联系电话:0571-85355222-413


    【关闭】
    分享到:
    上一篇:《百年经典杭州》
    下一篇:《杭州票证图录》
    相关阅读:
    > 蔡奇市长、陈桥驿先生为《杭州都图地图集》作序
    > 《杭州都图地图集》《西湖游览志》《西湖游览志余》影印本首发式暨《杭州都图地图展》开幕式隆重举行
    > 孙忠焕市长为《杭州古旧地图集》一书作序
    > 《杭州古旧地图集》《百年经典杭州》《抗日烽火中的杭州》首发式暨《杭州古旧地图展》开幕式在市档案馆隆重举行
   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    关于我们
    杭州市档案馆已成为杭州市档案安全保管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档案利用中心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、电子文件中心“五位一体”综合性档案馆。
   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杭州市香积寺路3号
  • 查档电话:0571-85359049
  • 技术维护电话:0571-85374498
  • 邮箱:daj@hz.gov.cn
  • 快速链接
  • 浙江政务服务网
  • 生活品质网
  • 杭房网
  • 杭州教育网
  • 公众参与
  • 档案咨询>>
  • 杭州市档案局(馆)主办 备案证编号:浙ICP备11034494号-1 技术支持: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
   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11号